吹着小风,喝着小酒,来点小龙虾小烧烤……每到夏天,人们总是呼唤夜市的“烟火气”。 但承载“烟火气”的设摊经营活动,怎么管,确实是一门学问。
对管理者来说,这种商业形态可能有点“吃力不讨好”。因为“烟火气”的背后,可能存在油烟扰民、噪音扰民、占道经营、影响交通、食品安全隐患、环境脏乱等一个个具象的问题。
但上海的夜市,还是火起来了。在松江,泗泾夜市日均客流数万人,明星也来逛吃打卡;在宝山,美兰湖夜市成为新晋网红,开业一个月已有130多家摊位进场经营。
人们期待夜市。它最好是一次满足味蕾的美食之旅,能以更高的性价比,一次性品尝到五湖四海的“混搭”美食。它也应是一场放松心情的社交之旅,在喧嚣与谈笑间感受城市的活力,在烟火缭绕中感受生活的本真。这份期待的背后,一个安心舒心、干净整洁的环境,是老百姓放心消费的基础,也是上海夜市应有的品质。
在一南一北两大夜市的“升级”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启示。比如,化堵为疏,流动摊贩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经营者需要升级餐车、冷冻柜、加装油烟净化设备等,既解决了诸多顽疾,又满足了大家的夜间消费需求。
不过,上海也有一些商家正为设置外摆位“无门”而感到头疼。媒体报道,有商家疑惑,申请外摆位究竟需要走什么程序?他们反复找到物业、街道营商办、甚至求助“12345”,都没有得到答复。
今年4月,上海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 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工作方案》。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政策设计、鼓励创新措施,为设摊经营活动提供持续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工作方案到政策落地,有关部门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加加速?
因为,夏天,已经到啦。
配资门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