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上炮火轰鸣,两艘货轮遭遇了高密度的打击,火箭弹、自爆艇同时轰炸,将以色列的“生命线”切断,胡塞武装的手段可比伊朗强硬太多了。
近日,胡塞武装恢复对红海的封锁,袭击了两艘货轮,中方对此表示关切,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呼吁也门胡塞武装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同时也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加沙战火尽早平息,“两国方案”得到落实,发生在也门和红海问题才有希望解决。
【胡塞武装公布的货船沉没画面】
胡塞武装封锁红海,真正“刺痛”以色列
时隔数月,红海这片连接欧亚的黄金水道,如今再次成为也门胡塞武装对抗以色列的主战场。
胡塞武装的招数不算新,但效果却远超单纯的军事对抗,实实在在地扼住了以色列经济与战略的咽喉,要理解这一点,就得看清红海对以色列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客观角度来说,以色列作为“中东小霸王”,看似强大,实则地理环境极其脆弱,它只有两个出海口:一个位于地中海沿岸港口,面向欧洲,是其主要的贸易通道;又一个位于红海,这是以色列通往印度洋和东亚的唯一门户。
其中红海的这条航线,是以色列的贸易生命线,其与亚洲国家的贸易,严重依赖这条通道,汽车、电子产品、大宗商品等,都从这里进出;这里是以色列的粮食进口命脉,约60%的粮食进口依赖红海航线;这里还是以色列的能源补给线,虽然以色列近年开发了天然气,但石油等能源的进口渠道仍需多元化,红海航线是其重要选项之一。
【胡塞武装践行了此前的警告】
换言之,这条“生命线”被掐断,以色列作为一个小国的脆弱性将格外凸显,而胡塞武装的袭击,瞄准的就是这条“命脉”。
也门胡塞盘踞在扼守红海南大门的曼德海峡,这个最窄处仅3.2公里的咽喉要道,是任何从印度洋进入红海、前往以色列埃拉特港或苏伊士运河的船只必经之地。
胡塞武装在这里动手,等于在以色列通往亚洲市场的唯一高速公路上设卡,以袭击和沉船的方式,向以色列和其支持者征收“买路钱”。
那么胡塞这一招效果如何呢?在上一轮封锁红海的行动中,以色列埃拉特港几近瘫痪,业务量暴跌了85%,这对以色列的经济打击是沉重的。
【货运被掐断对以色列的影响很大】
胡塞武装的打法变了,以色列的招架难度升级
这还不算完,在此次遭遇袭击的两艘货轮中,一艘名为“魔法海洋”号的船只,据说装载着约1.7万吨硝酸铵,是制造化肥的原料,更是制造炸药的关键成分。
以色列在加沙进行高强度军事行动,弹药消耗巨大,胡塞武装击沉这艘船,等于直接威胁了以色列的战略物资运输线,这比直接摧毁一个弹药库更能釜底抽薪。
相比于上一轮封锁红海的行动中,难免有“误伤”的情况,可以看出胡塞武装的打法做出了改变,不仅在目标的选择上更为精准,在袭击手段上也改用了搭载爆炸物的遥控小艇进行袭击,成本比反舰导弹低太多了。
这也充分说明,胡塞武装在过去常被视为伊朗支持的“代理人”之一,但红海袭船战,让他们展现出了远超“打手”层级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成为了中东反制美以的关键力量。
他们没有选择与以色列或美军进行代价高昂的正面对抗,而是敏锐地抓住了以色列最脆弱、最依赖外部世界的命门——海上贸易通道。
用成本相对低廉的无人机、导弹、快艇和遥控爆炸艇,就迫使以色列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代价,这种“非对称作战”打到了以色列这个强国的痛处。
此外,胡塞武装基本上践行了自己发出的警告,说炸美航母就炸美航母,说炸以色列就炸以色列,展示了其决策的独立性和行动的果断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美以真正感到“棘手”。
更进一步来说,红海航线牵涉的不仅是以色列,它是全球供应链的大动脉之一,胡塞武装的袭击,实质上是将巴以冲突的代价,通过航运安全和保险费率,转嫁给了全世界。
航运公司、保险公司、货主、乃至依赖亚洲商品的欧洲消费者,都感受到了压力,并进而向美国和以色列施压,巧妙地将“巴勒斯坦问题”与“全球航运安全”捆绑,放大了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力,可见“弱者”在面对霸权时,并非无能为力。
【胡塞武装的装备水平也是比较出人意料的】
美国不想重蹈覆辙,以色列也拿胡塞没办法
当然,胡塞武装能这么做,自然是有自信能抵挡住美国和以色列的报复手段,这不是一句空话,美国和以色列并非没有尝试过对也门采取报复行动,但时至今日胡塞武装仍能做出有力的回应。
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的行动逻辑极其清晰:他们的红海袭击,是对以色列在加沙军事行动的直接回应。
【胡塞武装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相比之下,美以就多少有些“貌合神离”了,美国在中东的两大目标:其一,推动冲突降级,减少美国军力在该地区的投入;其二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一劳永逸地解决以色列的安全问题。
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足以刺激每一个阿拉伯国家的神经,就算有些国家有心“服软”,也不敢公开和以色列和解。
说到底,解决中东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制止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否则,胡塞武装的“航运绞索”,只会越勒越紧。
配资门户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